“粤港澳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创新平台”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3年9月16日,“粤港澳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创新平台(Sci-Digital Innovation Project)”签约仪式在深圳正式举行,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科创数据要素资源的共享利用和流通,推动技术创新,加速数算协同。

该项目由粤港澳三地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张汉卓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黄建华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工业信息与智能研究所宗福季所长、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智慧健康研究所沈海鹏所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理工科技学院潘建新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国际研究院柳爽等六家项目联合单位代表现场签约。

据了解,该项目将全面开发和实践IPv6和数据空间等技术在数据流通管理中的技术能力,实现跨域跨层的科研科创数据共享流通、可信管理和算力调度。未来该项目还将接入更多高校、实验室以及企业等科研科创主体,打造一个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创新平台。

图:粤港澳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创新平台签约现场

签约仪式当天,由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主办的“智慧健康与数据生态论坛-生命健康数据可信流通主题论坛”同期举办,论坛由项目发起单位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宗福季讲座教授主持,平台各参与单位代表先后发表主题演讲。

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张汉卓主任以“搭建科研科创协同创新平台,助力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发表演讲。张汉卓主任在演讲中提到,当前科研科创领域的数据流通与共享,尤其是例如医疗健康领域数据的流通共享存在“不愿共享、不会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的问题,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发展,也带来数据隐私泄露等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粤港澳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平台将协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搭建数算协同的创新网络,以IPv6、数据空间为技术底座,实现科研机构间和产学研生态内高价值数据的安全流通分享,同时融合算力基础设施,支撑高校等科研科创机构之间的科研协作需求,以科研先行,驱动创新,形成可复制的数据流通、共享、交易模式,向更多区域的各类主体开放。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潘建新讲座教授介绍了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数据库,并提出希望未来国内也能够建设起与英国生物银行这一知名生物银行相媲美的开放数据库。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爽助理教授分享了美国公开免费的临床重症医学数据库MIMIC的建设情况,并就重症病电子病历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及应用展开分享。香港大学孙皓琛教授从法律角度,就个人信息保护所涉及的“同意”等核心法律问题展开探讨。澳门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国际研究院代表柳爽在本次论坛上围绕“澳科大大湾区科研专网”对澳科大在科研数据跨境流通方面的路径实践进行了介绍。澳科大大湾区科研专网于2021年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项目在当前我国与澳门特区的数据跨境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澳门科技大学设计了一套“规则+管理+技术”一体化的数据跨境解决方案。据了解,该整体解决方案接受了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CCRC)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现场审查和技术验证,符合我国数据出境相关安全规定。同时,该项目得到澳门特区政府和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的支持,获得相关出境资质,有望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双向认证许可的数据跨境示范案例。

本文转载自 下一代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中心